綏旍
成語(Idiom):綏旍
發音(Pronunciation):suí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軍旗在疆場上高高飄揚,象征著軍隊的威風和壯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綏旍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綏”意為安定、穩定,“旍”指旗幟。綏旍一詞形象地描繪了軍旗在風中飄揚的壯麗景象,寓意著軍隊的威風和軍事力量的安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綏旍一詞常用于形容軍隊在戰場上威武雄壯的景象,也可用來比喻人的聲威或氣勢。可以用于軍事類文章、演講、文學作品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綏旍一詞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的文學作品《文選·王僧虔集·發綏旍》中。該篇描述了王僧虔在戰場上舉起軍旗的壯麗場景,以表達對軍隊的贊美和敬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綏旍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綏”和名詞“旍”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軍營中的綏旍高高飄揚,彰顯出軍隊的威武之氣。
2. 這位將軍身姿挺拔,舉止莊重,宛如一面綏旍般令人敬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綏”解讀為“安定、穩定”,將“旍”解讀為“旗幟”,來幫助記憶。同時,可以將綏旍形象化地想象成一面高高飄揚的軍旗,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軍旗的演變和象征意義,以及其他與軍事相關的成語和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的班旗在運動會上就像一面綏旍一樣飄揚。
2. 初中生:他站在講臺上,舉起手中的冠軍獎杯,就像一面綏旍般充滿自信。
3. 高中生:歷史書中描寫的戰場上,綏旍高高飄揚,象征著軍隊的威武和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