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浸
基本解釋
(1).大水。指大河流。 唐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詩:“ 鬲津 開巨浸,稽阜鎮名都。” 唐 衛次公 《渭水貫都賦》:“原夫 渭 者 雍 之巨浸,都者人之所聚。” 宋 陳善 《捫虱新話·論孟子之書有巧妙處》:“吾謂此一章似 長江 巨浸,瀰漫無際,而渾浩回轉,不可名狀。” 清 黃景仁 《望泗州舊城》詩:“ 泗 淮 合處流湯湯,作此巨浸如天長。”
(2).大水。指大海。 唐 許彬 《府試萊城晴日望三山》詩:“不易識 蓬瀛 ,憑高望有程。盤根出巨浸,遠色到孤城。” 宋 范仲淹 《上呂相公并呈中丞諮目》:“﹝ 太湖 ﹞雖北壓 揚子江 而東抵巨浸,河渠至多,堙塞已久,莫能分其勢矣。” 孫中山 《建國方略·行易知難》第四章:“倘無羅經以定方向,則汪洋巨浸,水天一色,四顧無涯,誰敢冒險遠離海岸,深蹈迷途,而赴不可知之地哉?”
(3).大水。指洪水。 宋 陸游 《讀夏書》詩:“巨浸稽天日沸騰,九州人死若丘陵。” 宋 葉適 《故知廣州薛公墓志銘》:“嗚呼!巨浸、大疫,殺人成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七·<授經圖>》:“此書舊無刊本, 大梁 水后, 西亭 藏書數萬卷皆付巨浸。”
(4).大水。指大湖澤。《宋史·食貨志上一》:“ 太湖 者,數州之巨浸,而獨洩以 松江 之一川,宜其勢有所不逮。”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一》:“其山滙於巨浸中,是名 西湖 。”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祥異·蟾蜍》:“ 嘉慶 己卯八月, 河 決, 開封 蘭陽 一帶皆成巨浸。”
成語(Idiom):巨浸(jù jìn)
發音(Pronunciation):jù j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巨大的水勢涌來,泛指巨大的災難或困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巨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巨指巨大,浸指水勢涌來。它的基本含義是形容巨大的水勢涌來,泛指巨大的災難或困擾。在日常生活中,巨浸常常用來形容突如其來的困難或災難,給人們帶來巨大的困擾或痛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巨浸常常用于描述突發的災難或困擾,可以用于各種場景,例如:
1. 當一個地區遭受洪水襲擊時,可以說這個地區正在經歷一場巨浸。
2. 當一個人突然失去工作、面臨經濟困難時,可以形容他正在經歷一次巨浸。
3. 當一個團隊在工作中遇到重大挑戰,難以解決時,可以形容他們正面臨一次巨浸。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巨浸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山洪暴發》。故事中,一座小村莊突然遭受山洪的襲擊,水勢洶涌,整個村莊被淹沒。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巨大的水勢涌來,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災難和困擾,后來逐漸演變成了成語“巨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巨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洪水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浸。
2. 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許多企業正面臨著巨浸。
3. 他的離去給我們的團隊帶來了一次巨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巨浸這個成語,可以使用以下技巧:
1. 將巨浸的發音和形象記憶聯結起來,想象巨大的水勢涌來,形成一個深刻的印象。
2. 將巨浸的基本含義和常見的使用場景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巨浸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成語的來源和相關的故事。你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巨浸意義相似的成語,例如“泛濫成災”、“痛不欲生”等,來豐富你的詞匯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下雨了,小河瞬間漲水,巨浸了村莊。
2. 初中生:在這次疫情中,許多人經歷了一次巨浸,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3. 高中生:考試前一天,我才發現還有一大堆作業沒有完成,真是一次巨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