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圜
基本解釋
指土房子。因四面環以土墻,故稱。 漢 桓寬 《鹽鐵論·輕重》:“夏不失復,冬不離窟,父子夫婦內藏于專室土圜之中。”
成語(Idiom):土圜
發音(Pronunciation):tǔ h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情世故不通,無經驗或見識狹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圜形容一個人的見識或經驗很淺薄,不通世故。這個成語的貶義在于形容一個人思想和見識的局限性,缺乏對世界的深入理解和認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對社會和世界的認識非常狹隘,缺乏經驗和見識。它常常用于貶低或嘲笑某人的無知和愚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列傳》有一則故事,講述了平津侯趙勝與韓非子的對話。趙勝說:“吾聞士無尺土之利,將安能治天下?”韓非子回答說:“土圜者,水平地也。如士人心之無私,行之無私,雖處堯舜之世,何能治天下?”從此,土圜成為形容一個人的見識狹隘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土”表示土地、鄉野,第二個字“圜”表示圓形。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形容一個人思想和見識的局限性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讀過很多書,但因為從未出過鄉村,所以還是個土圜。
2. 這個人對國際事務一竅不通,真是個土圜。
3. 別聽他的,他是個土圜,對社會現象一無所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土圜”想象成一個人站在鄉村的土地上,眼界狹窄,無法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井底之蛙”、“一知半解”等,來擴大對思想局限性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從來沒有出過鄉村,所以他是個土圜。
2. 初中生:我的同桌對國際新聞一無所知,真是個土圜。
3. 高中生:他雖然有很多理論知識,但對實際問題一竅不通,真是個土圜。
4. 大學生:他從未出過國,對國際事務一無所知,真是個土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