訐逆
基本解釋
指攻訐和違逆。 晉 袁宏 《后漢紀·光武紀論》:“人心安樂,乃濟其難以悅之,又何不從之有焉?人之情惡侵,則正其分以齊之,又何訐逆之有焉?”
成語(Idiom):訐逆(jié nì)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n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揭發反叛者的罪行或陷害叛逆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訐逆是指揭發叛逆者的罪行或者陷害叛逆者,使其受到應有的懲罰。這個成語強調了對背叛、叛逆行為的揭發和懲罰,旨在維護社會秩序和正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訐逆一般用于形容揭發叛逆者或者陷害叛逆者的行為。它可以用在社會輿論監督、法律與公正等方面的場景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訐逆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據說,戰國時期,齊國大夫田忌的兒子田文叛逆,企圖謀害田忌以奪取權力。田忌得知后,暗地里派人監視田文,收集他的證據。最終,田忌揭發了田文的叛逆行為,使其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個故事成為了訐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訐逆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訐”是動詞,表示揭發;“逆”是名詞,表示叛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積極參與社區的訐逆活動,為社會的和諧作出了貢獻。
2. 在這個案件中,警方通過訐逆行動,成功揭發了犯罪嫌疑人的真面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幫助記憶訐逆這個成語:
1. 將“訐逆”分解為“揭發”和“叛逆”,并理解其含義。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基本含義。
2. 制作一張記憶卡片,將成語、發音、基本含義、詳細解釋等信息寫在卡片上,并經常復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訐逆相關的成語,如“揭竿而起”、“反目成仇”等,了解其用法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勇敢訐逆欺負同學的行為。
2. 初中生:學校組織了一次訐逆活動,讓我們了解社會中的不正之風。
3. 高中生:新聞報道揭發了一起政府官員的貪污行為,這是一次成功的訐逆行動。
4. 大學生:大家應該積極參與社會訐逆活動,共同維護社會的公正與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