陬芒
成語(Idiom):陬芒(zōu máng)
發音(Pronunciation):zōu m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長滿了雜草的小路,比喻人的思想迷亂,行為不端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陬芒原指長滿了雜草的小路,形容荒涼、不通人情。后來引申為指思想迷亂,行為不端正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思想混亂,行為不正派,或者用來批評一個團體的行為不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楊震傳》中有一則故事,楊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官員,他在擔任縣令期間,嚴厲打擊貪污腐敗行為。有一次,他巡視時發現有一條小路長滿了雜草,無人整治,于是他下令清理,并給它起名為“陬芒”。從此,人們用“陬芒”來比喻思想迷亂,行為不端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陬芒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想陬芒,行為不端,不適合擔任領導職務。
2. 這個團隊的作風陬芒,需要進行整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陬芒”與思想迷亂、行為不端正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思想迷亂、行為不端正相關的成語,如“亂七八糟”、“不三不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業本上寫滿了陬芒,老師批評了他。
2. 初中生:他的行為陬芒,被老師批評了。
3. 高中生:他的思想陬芒,對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
4. 大學生:這個社團的管理陬芒,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發生。
5. 成人:他的言行舉止陬芒,不符合社會的道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