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xià mǎ wēi ㄒㄧㄚˋ ㄇㄚˇ ㄨㄟ下馬威(下馬威)
◎ 下馬威 xiàmǎwēi
(1) [warn against insubordination by enforcing strict disciplinary action when one first takes office]∶原來指新官到任時故意向下屬顯示威風
李彪終久是衙門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來,先把 李旺打一個下馬威。——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
(2) [deal a head-on blow at the first encounter]∶泛指一開始就向對方顯示的威力
取家法過來,待我賞他個下馬威。——清· 李漁《蜃中樓》
詞語解釋
xià mǎ wēi ㄒㄧㄚˋ ㄇㄚˇ ㄨㄟ下馬威(下馬威)
剛到便耍弄威風。指官吏初到任時對下屬顯示的威風。后亦泛指一開頭就向對方顯示威力。《漢書·敘傳上》:“ 定襄 聞 伯 素貴,年少,自請治劇,畏其下車作威,吏民竦息。”《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八:“先是一頓下馬威,打軟了,然后解到府里來。” 清 李漁 《蜃中樓·抗姻》:“叫丫鬟取家法過來,待我賞他個下馬威。” 袁敏 《天上飄來一朵云》:“我沒想到這個容貌平靜得如一潭秋水的姑娘一開始就給我這么厲害的下馬威!”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下馬威
成語(Idiom):下馬威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mǎ wē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強力或示威行動來震懾或恐嚇他人,以顯示自己的權威和威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馬威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它源自于古代馬車時代的習俗。在古代,馬車是貴族和權貴的象征,而下馬則是表示對尊貴身份的尊重。因此,當權貴下馬時,他們身份的威嚴和權威也就隨之降臨。下馬威這個成語后來引申為用強力或示威行動來顯示自己的權威和威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馬威一詞通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個集體通過展示力量、施加壓力或采取強硬行動來震懾他人。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政府、組織、企業或個人在面對挑戰或爭議時,通過顯示自己的實力和威嚴來取得優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馬威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馬車時代。在古代,馬車是貴族和權貴的象征,下馬則是表示對尊貴身份的尊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習俗逐漸演變成了下馬威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通過展示權威和威嚴來震懾他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馬威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下”、“馬”和“威”。其中,“下”表示下來,表示動作;“馬”表示馬車,引申為權貴的象征;“威”表示威嚴和權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以嚴厲的措施下馬威,以示對違法行為的零容忍。
2. 公司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采取了強硬措施下馬威,使對方不敢再有任何侵犯。
3. 這位教授以其豐富的知識和嚴厲的要求下馬威,讓學生們對他產生了深深的敬畏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下馬威這個成語。將“下”聯想為下來的動作,將“馬”聯想為馬車,將“威”聯想為威嚴和權威。可以想象一個權貴下馬時,他的威嚴和權威也就隨之降臨,震懾住了周圍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的其他成語和俗語,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下馬威這個成語。一些相關的成語包括“高人一等”、“霸氣十足”和“以弱勝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政府采取了嚴厲的措施下馬威,讓大家都守規矩。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以嚴格的要求下馬威,讓我們都努力學習。
3. 高中生(16-18歲):公司通過強硬措施下馬威,維護了自身的利益。
4. 大學生(19-22歲):教授以豐富的知識和高標準要求下馬威,讓我們深感敬畏。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政府以零容忍的態度下馬威,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