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贍
成語(Idiom):饒贍(ráo shàn)
發音(Pronunciation):ráo s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人寬容慷慨,善待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饒贍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饒意為寬容、放過,贍意為慷慨、善待。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對他人寬容慷慨,善待他人的品質。它表達了一個人對他人的寬容和慷慨善待,展現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對他人的寬容和慷慨善待,特別是在處理矛盾、糾紛或爭議時。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他人的錯誤或過失不計較,寬容對待,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慷慨幫助他人,善待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齊國賢臣管仲對待同僚田恒的寬容和慷慨善待。田恒曾經因為管仲的一句話而被國君誤解,被貶為棄市之罪,但管仲知道田恒是無辜的,于是他不顧自己的安危,以自己的名譽和權勢為田恒辯護,最終使田恒免于罪責。這個故事成為了形容一個人對他人寬容慷慨的典范,也形成了成語“饒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饒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饒”為形聲字,由“饣”(shí)和“尤”(yóu)組成,表示食物和特殊的手形;“贍”為形聲字,由“赤”(chì)和“參”(cān)組成,表示赤誠和參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朋友的過錯總是饒贍寬容,從不計較。
2. 在困難時期,他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真是饒贍之心。
3. 老師對學生的錯誤總是饒贍寬容,耐心教導他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饒赦”的諧音來記憶這個成語,饒意為放過,赦意為寬恕,都與寬容慷慨的含義相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寬宏大量”、“慷慨解囊”等,來擴展對寬容和慷慨善待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同學們的錯誤總是饒贍寬容,從不生氣。
2. 初中生:在比賽中,隊長對隊員的失誤沒有責備,而是饒贍地給予鼓勵。
3. 高中生:面對同學的批評,他能夠饒贍寬容,接受建議并改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