躡擊
成語(Idiom):躡擊(niè jī)
發音(Pronunciation):niè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悄悄地接近并突然襲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躡擊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躡意為悄悄地腳步輕柔地行走,擊意為突然襲擊。躡擊的含義是指悄悄地接近目標,然后突然發起攻擊或行動。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或者一支隊伍在行動中保持隱秘和突襲的策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躡擊通常用于形容行動謹慎、秘密且突然的攻擊。在軍事戰爭中,士兵常常使用躡擊的戰術來偷襲敵人。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躡擊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暗中行動,或者在某種情況下采取秘密的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躡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秦策一》中。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秦國的將領白起帶領軍隊攻打趙國。為了取勝,白起采取了躡擊的戰術,悄悄地接近趙國的軍隊,然后突然發起攻擊,最終獲得了勝利。這個故事成為了躡擊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躡擊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夜晚,獵人們躡擊著靠近獵物。
2. 騙子巧妙地躡擊了那位老人的財產。
3. 他們使用躡擊的戰術成功地突襲了敵人的基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躡擊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像一只貓一樣悄悄地躡步接近目標,然后突然發起攻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戰爭、軍事策略相關的成語,例如“出奇制勝”、“聲東擊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看到了一只貓在花園里躡擊著接近小鳥。
2. 初中生(14歲):間諜利用躡擊的戰術成功地竊取了機密文件。
3. 高中生(17歲):在戰爭中,士兵們使用躡擊的戰術突襲了敵人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