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吏
成語(Idiom):貧吏(pín lì)
發音(Pronunciation):pín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貧窮的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貧吏是由“貧”和“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貧指貧窮,吏指官員。貧吏指的是貧窮的官員,即指經濟困難的官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官員貧窮,經濟拮據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貧窮的官員勤奮好學,盡職盡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九年》中有一則故事。故事中,魯國有一位貧窮的官員,他雖然貧苦,但非常勤奮好學,盡職盡責。因此,他被稱為“貧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是個貧吏,但一直勤奮好學,盡職盡責。
2. 這位貧吏雖然經濟困難,但他為人正直,深得人們的尊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貧吏”與貧窮的官員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生動的形象,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窮官富民”、“清廉寡欲”等,擴展對于官員的描述和評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貧吏雖然窮,但他一直努力工作,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2. 初中生:雖然他是個貧吏,但他為人正直,沒有受到金錢的誘惑。
3. 高中生:這個貧吏雖然經濟困難,但他非常勤奮好學,為人民服務不辭辛苦。
4. 大學生:貧吏代表了一種官員的形象,他們應該盡職盡責,不貪污腐敗,為人民謀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