擯黜
成語(Idiom):擯黜(bìn chù)
發音(Pronunciation):bìn c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擯棄、排斥、剔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擯黜是一個動詞短語,意為擯棄、排斥、剔除。它用來形容將不合適的人或事物剔除出去,不再接納或容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擯黜常用于形容排除不良因素,清除不合適的人或事物。可以用于描述組織、團隊或社會中剔除不稱職的成員,或清除不良習慣、不合理的規定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擯黜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九年》中,記載了齊國國君擯棄了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后來,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形容任何清除不合適的人或事物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擯黜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擯”和“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公司重組時,他們擯黜了一些無能的領導。
2. 這個學校擯黜了一些品行不良的學生。
3. 這個政府決定擯黜一些腐敗的官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擯黜的發音“bìn chù”與“擺出去”聯想起來。想象一個人將不合適的東西擺到一邊,表示將其排除或剔除。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學習其他與排斥、剔除相關的成語,如“剔除異己”、“清除障礙”等。
2. 了解相關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例如在古代朝廷中,擯黜可能是一種常見的政治手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10歲):老師擯黜了一個調皮搗蛋的同學,讓他不能參加班級活動。
2. 初中生(11-14歲):我們班級擯黜了一個不守紀律的同學,讓他不能參加畢業典禮。
3. 高中生(15-18歲):學校擯黜了一個作弊的學生,讓他不能參加高考。
4. 大學生(19-22歲):社團擯黜了一個不負責任的成員,讓他不能再參加社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