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害
基本解釋
(1).不要損害。《禮記·月令》:“﹝孟夏之月﹞是月也,驅獸毋害五穀,毋大田獵。”
(2).猶言無疵病。《漢書·蕭何傳》:“﹝ 蕭何 ﹞以文毋害為 沛 主吏掾。” 楊樹達 窺管:“‘文毋害’……蓋言能為文書無疵病。”
成語(Idiom):毋害(wú hài)
發音(Pronunciation):wú h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傷害,不危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不傷害、不危害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勸誡他人不要傷害、危害他人,強調要和平相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論語·衛靈公》。當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到什么是“禮”的時候,孔子回答說:“毋害是禮的本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毋,表示“不要”;害,表示“傷害、危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應該學會毋害他人,與他人和平相處。
2. 在處理糾紛時,要盡量采取和平解決的方式,毋害他人利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毋害”與“和平相處”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孔子和《論語》中的故事,可以深入理解“毋害”的含義和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做一個和善的人,毋害別人,友好相處。
2. 初中生:社會上有很多問題,但我們應該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毋害他人。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毋害他人,為社會做出貢獻。
4. 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權益,毋害他人。
5. 成人:在處理糾紛時,要克制自己的情緒,毋害他人,保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