轆轤刼
成語(Idiom):轆轤刼(lù lū jīn)
發音(Pronunciation):lù lū j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情進行得很艱難,進展緩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轆轤刼是由“轆轤”和“刼”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轆轤是一種簡單的機械裝置,用于提升重物,但因為其結構簡單,所以提升過程中容易出現卡滯、困難等問題。而“刼”是指困難、艱難之意。因此,轆轤刼形容事情進行得很艱難,進展緩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轆轤刼常用于形容工作、學習或其他事情進行得緩慢、困難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工作中的進展不順利,學習中的困惑和艱辛,或者其他任何事情的困難和緩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轆轤刼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人想要用轆轤將一塊巨石提升到山頂,但是由于轆轤的結構簡單,提升過程十分艱難,進展緩慢。這個故事通過轆轤刼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事情進行得艱難和緩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轆轤刼”由兩個詞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事業進展得很轆轤刼,一直沒有取得什么成績。
2. 學習新的技能對于初學者來說可能會顯得轆轤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使用轆轤提升巨石的過程中,由于轆轤的結構簡單,提升過程變得非常困難和緩慢,從而形成對轆轤刼這個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困獸猶斗”、“力不從心”等,來擴展對于困難和挑戰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數學考試中遇到了很多轆轤刼的問題,一直解不出來。
2. 初中生:這個項目的進展非常轆轤刼,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來完成。
3. 高中生:學習新的科目對我來說是一種轆轤刼,需要克服很多困難才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