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污
基本解釋
丑惡污穢。 明 方孝孺 《南齋記》:“相慢之至,以爾汝為未足,而呼其名;以相名為未足,而加以丑污之號。”
成語(Idiom):丑污
發音(Pronunciation):chǒu w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行丑惡、卑鄙、污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此成語表示言行丑惡、卑鄙、污穢的意思,形容人品惡劣,行為不端。常用來形容做出不道德或不值得稱贊的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描述人的品行、行為或事物的質量低劣、卑鄙下流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主父偃因嫉妒周公旦的才能,而散布謠言中傷他,企圖抹黑他的名聲。后來,周公旦發現了主父偃的惡行,并將其趕出了朝廷。這個故事中的“丑污”一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引申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丑污行為讓他失去了所有的朋友。
2. 這個政治家的丑污丑聞被媒體曝光了。
3. 她的丑污嘴臉終于被人們看穿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丑污”與其含義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丑陋而污穢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品行、行為質量相關的成語,如“卑鄙無恥”、“惡劣行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他的丑污行為讓老師生氣。
2. 小學生:我不喜歡那個欺負別人的同學,他的行為太丑污了。
3. 初中生: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傳播了一些丑污的謠言,導致了很多人的誤解。
4. 高中生:這個政治家的丑污丑聞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