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劣
基本解釋
◎ 下劣 xiàliè
[mean] 低劣;惡劣;卑劣
詳細解釋
低劣;惡劣;卑劣。《百喻經·劫盜分財喻》:“唯有鹿野欽婆羅色不純好,以為下分,與最劣者。下劣者得之恚恨。”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辨》:“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詩魔入其肺腑之間,由立志之不高也。” 魯迅 《華蓋集續編·紀念劉和珍君》:“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 中國 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
成語(Idiom):下流(xià liú)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li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低俗、卑鄙、不道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言行不端正,品行卑劣,不合乎道德規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言語或行為不正派,低級趣味的人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流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傳說當時的國君晉文公與一位名叫子路的臣子相約,如果晉文公在位期間沒有做出下流的事情,子路就會割下自己的股肉以示慶賀。晉文公后來不但沒有做出下流的事情,還勤政愛民,子路非常高興,于是割下了自己的股肉。從此以后,“下流”一詞就成了形容言行不正派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流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下”和“流”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笑話總是下流的,讓人感到非常惡心。
2. 這個電影的內容太下流了,不適合孩子觀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下流”聯想為水流下來,而下流的水往往帶有雜質和污物,因此“下流”可以用來形容不道德、不正派的事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下作”、“下三濫”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說了一個很下流的笑話,讓大家都哭笑不得。
2. 小學生:班里有一個同學總是說一些下流的話,老師批評了他很多次。
3. 中學生:我們要倡導文明用語,不說下流的話,不做下流的事。
4. 大學生:這個演講者的觀點非常下流,完全不符合學術規范。
5. 成年人:我們應該拒絕接受下流的娛樂節目,要追求高雅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