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捶骨瀝髓(chuí gǔ lì suǐ)
發音(Pronunciation):chuí gǔ lì s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力敲打,使骨頭里的髓瀝出來。形容學習或鉆研非常刻苦,竭盡全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捶骨瀝髓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比喻學習或鉆研某一事物時付出極大的努力和毅力,不留余地地去探索、研究。這個成語中的“捶”表示用力敲打,“骨”指的是骨頭,“瀝”是髓液滲出,“髓”是指骨髓。成語的意思是通過用力敲打,使骨頭里的髓液瀝出來,比喻學習或鉆研非常刻苦,竭盡全力,不達目的不罷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學生在學習上付出了極大的努力,用心鉆研,不達目的不罷休。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研究或其他方面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追求卓越的成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捶骨瀝髓”最早出現在《晉書·王敦傳》中的記載。當時,王敦是晉朝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在學習兵法和軍事策略上非常用功,經常整夜不眠、苦讀兵書,為了更好地了解兵法的精髓,他還親自動手解剖人體,將骨髓瀝出來進行觀察和研究。因此,后來人們就用“捶骨瀝髓”來形容學習或鉆研非常刻苦,竭盡全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
捶(chuí):用力敲打
骨(gǔ):指骨頭
瀝(lì):髓液滲出
髓(suǐ):指骨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參加全國數學競賽,每天捶骨瀝髓地學習數學。
2. 這位科學家為了研究新藥,捶骨瀝髓地進行了大量的實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捶子,用力敲打骨頭,骨髓液體瀝出來的場景。這樣的形象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學習、鉆研相關的成語,如“躬身吐故”、“苦心孤詣”等。這些成語都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的態度。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捶骨瀝髓一樣努力學習,考個好成績。
2. 初中生: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我要捶骨瀝髓地備戰考試。
3. 高中生:大學的夢想讓我不斷捶骨瀝髓,追求更高的學術成就。
4. 大學生:為了專業的深入研究,我愿意捶骨瀝髓地投入實驗室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