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
基本解釋
(1).指 先秦 至 漢 初學術思想的主要派別: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漢 司馬談 有《論六家之要指》,見《史記·太史公自序》。
(2).指史書之六種體裁:《尚書》記言體,《春秋》記事體,《左傳》編年體,《國語》國別體,《史記》通史紀傳體,《漢書》斷代紀傳體。 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古往今來,質文遞變,諸史之作,不恒厥體。榷而為論,其流有六:一曰《尚書》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傳》家,四曰《國語》家,五曰《史記》家,六曰《漢書》家。”
(3).指治《孝經》的六位學者: 三國 吳 韋昭 、 三國 魏 王肅 、 三國 吳 虞翻 、 三國 魏 劉劭 、 隋 劉炫 、 南朝 齊 陸澄 。 唐玄宗 《<孝經>序》:“ 韋昭 、 王肅 先儒之領袖, 虞飜 、 劉劭 抑又次焉, 劉炫 明 安國 之本, 陸澄 譏 康成 之注,在理或當,何必求人?今故特舉六家之異同,會五經之旨趣,約文敷暢,義則昭然。”
成語(Idiom):六家(liù jiā)
發音(Pronunciation):liù ji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六家之才,即指多方面的才能或智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家源自《史記·六家論》一文,指的是先秦時期的六種不同學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和陰陽家。這六家學派代表了不同的思想觀點和學術領域,六家之間有相互競爭、爭論的情況,因此“六家”也表示多方面的才能或智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六家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或智慧,可以用來稱贊一個人的全面發展和博學多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六家源自《史記·六家論》一篇文章,是司馬遷在西漢時期編寫的一部歷史著作。該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六種不同學派的觀點和思想,以及它們之間的爭論和競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六家之才,無論什么領域都有出色的表現。
2. 這位學者不僅精通儒家經典,還對道家、墨家等六家學派都有深入研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六個學派的名稱記憶起來,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例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和陰陽家,可以聯想為一個學術界的“六家大聯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六家學派的內容,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和演變。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想成為一個六家之才,不僅要學好數學,還要懂得繪畫和音樂。
2. 初中生:他在學校里是一個六家之才,不僅成績優秀,還擅長各種體育運動。
3. 高中生: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六家之才,不僅要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還要具備領導才能和社交能力。
4. 大學生:他是學校里的六家之才,不僅在學術上有突出表現,還參與了多個社團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