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仰
成語(Idiom):睽仰
發音(Pronunciation):kuí y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對遠在天邊或已故的人表示尊敬和思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睽仰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睽”意為分離、相隔,表示距離遙遠;“仰”意為尊敬、敬仰,表示對某人的崇敬之情。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對遠在天邊或已故的人表示尊敬和思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睽仰常用于表示對已故的偉人、先賢或英雄的敬仰之情。也可以用來表達對遠隔重洋、不能親臨的人的思念和敬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睽仰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養生主》。故事中,莊子的妻子去世后,他十分思念妻子,每天都望著天空中的明月,用心靈與已故的妻子交流。莊子的這種崇敬和思念之情被后人稱為“睽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睽仰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對已故的父親感到無比的睽仰,他對我的教導將永遠銘記在心。
2. 無論距離如何遙遠,我對遠在他鄉的朋友們都充滿著睽仰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高山之巔,仰望著遠處的星空或明月,表達對遠在天邊或已故的人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敬仰、思念相關的成語,如“懷念”、“崇拜”等,以擴大詞匯量和語言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對我的爺爺感到無比的睽仰,他是我最崇拜的人。
初中生:我對已故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充滿著睽仰之情,他的理論讓我深受啟發。
高中生:無論距離如何遙遠,我對遠在國外的導師都懷著睽仰和感激之情。
大學生:我對已故的作家魯迅充滿著睽仰之情,他的作品對我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