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蔽
成語(Idiom):杜蔽(dù bì)
發音(Pronunciation):dù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封閉或阻止信息傳播,使人無法獲取真相或知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杜蔽一詞源于古代的軍事術語,意為封鎖或阻擋。在現代漢語中,杜蔽常用來描述阻止信息傳播、封鎖消息或隱瞞真相的行為。它強調了信息的封閉和隱匿,使人們無法獲得真實的情況或知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杜蔽一詞常常在描述政府、媒體或個人對信息的限制或封鎖時使用。例如,當政府封鎖新聞報道,或者某個組織隱瞞真相時,可以使用杜蔽一詞來形容這種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一年》記載了一個與“杜蔽”有關的故事。當時,齊國的大夫杜兒公因為害怕自己的過失被人知道,就用樹木將大門遮擋起來,不讓人們看到內部的情況。這個故事成為了“杜蔽”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杜蔽是一個形容詞+動詞的結構。其中,“杜”是形容詞,表示封閉或阻止;“蔽”是動詞,表示遮擋或隱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試圖杜蔽事實,但最終還是被揭露了。
2. 政府對媒體進行了嚴格的杜蔽,導致公眾無法了解真實的情況。
3. 這個組織一直在杜蔽他們的內部事務,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真實目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杜蔽”與“阻擋信息傳播”這個意思聯系在一起,想象一堵墻或一道屏障阻擋著信息的流動。可以使用這個圖像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信息傳播、言論自由和新聞報道相關的詞語和成語,如“言傳身教”、“言者無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政府杜蔽了新聞,我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
2. 初中生(14歲):他們企圖杜蔽真相,但我們會努力找到答案。
3. 高中生(17歲):媒體被要求杜蔽這個事件的報道,這讓我很擔心言論自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