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斲
成語(Idiom):揉斲
發音(Pronunciation):róu zh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揉捏、塑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揉斲是一個由動詞“揉”和動詞“斲”組成的成語。揉指用手或物件來回搓動,斲指雕刻、塑造。揉斲的意思是通過反復揉捏、塑造,使事物變得完美或精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揉斲一般用來形容對物體進行雕琢、塑造,也可以用來形容對人的培養和訓練。在日常生活中,揉斲也可以用來比喻對自己的修煉和提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揉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記載了孔子對自己的學生進行教育的故事。孔子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的學生曾子聽后感到困惑,于是孔子給了他一個比喻:“金石可鏤,而不可揉斲。”意思是說,金石可以雕刻,但不能通過揉捏來改變形狀。孔子的意思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修養是需要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塑造才能達到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過多年的揉斲,終于成為了一位出色的畫家。
2. 這個雕塑經過了大師的揉斲,栩栩如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揉斲拆分成兩個部分來記憶,揉指用手揉捏,斲指雕刻、塑造。可以通過想象用手揉捏一個物體來雕刻、塑造它,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揉斲相關的成語,如“雕蟲小技”、“蛟龍得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經過對我們的揉斲,我們的習作變得越來越好了。
2. 初中生:只有經過長時間的揉斲,我們才能發現自己的潛力。
3. 高中生:大學的學習需要經過很多的揉斲,才能變得更加優秀。
4. 大學生:在職場上,我們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揉斲,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