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楮
成語(Idiom):斷楮(duàn zhù)
發音(Pronunciation):duàn z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斷絕聯系,中斷關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斷楮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原指為了表示誠實、堅定的決心,參加盟約時,各方代表會將一根楮(一種樹木)斷開成兩截,然后互相交換,象征著雙方的誠意和決心。后來,斷楮逐漸引申為中斷關系、斷絕聯系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斷楮一詞通常用于表示中斷友誼、關系或合作,也可以用于形容兩個原本關系密切的人或組織之間的決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在古代,有兩個國家之間建立了一項盟約,為了表示雙方的誠意和決心,各自代表將一根楮斷成兩截,然后互相交換。這個儀式成為了斷楮的來源。后來,斷楮逐漸演變為一個成語,用于描述中斷關系或斷絕聯系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斷楮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些誤會,導致彼此之間的關系斷楮了。
2. 由于利益沖突,兩個公司的合作關系最終斷楮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斷楮”拆分為“斷”和“楮”來記憶。斷表示中斷、分開,楮則是一種樹木,通過將兩者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意象,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斷楮相關的成語,如斷線、斷袖、斷絕、斷章取義等,可以進一步擴展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之間的友誼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斷楮。
2. 初中生:他們的團隊在比賽中出現了矛盾,最終導致合作關系斷楮。
3. 高中生:由于政治原因,兩個國家之間的外交關系斷楮了。
4. 大學生:在經濟合作中,如果雙方的利益產生沖突,合作關系有可能斷楮。
5. 成年人:他們曾經是好朋友,但因為一場爭執,彼此之間的友誼最終斷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