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腸蕩氣(huí cháng dàng qì)
發音(Pronunciation):huí cháng dàng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感動、激動到極點,使人產生強烈的情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回腸,指腸子;蕩,指晃動;氣,指血液。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感動激動到內心發顫,血液激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某種情感或場景非常激動、震撼人心,如聽到了令人感動的故事、看到了令人激動的場景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王莽傳》中有這樣的記載:王莽登基后,一天,他到東宮去祭祀,見到了陰陽官員,王莽感動得血液激蕩,腸子都顫動起來了,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聽到他的故事,我不禁回腸蕩氣,感動得熱淚盈眶。
2. 這部電影真的很震撼人心,看完后我的心情回腸蕩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回腸蕩氣”與強烈的情感和內心的震撼聯系起來,想象自己聽到令人感動的故事或看到令人激動的場景時,內心如同腸子顫動,血液激蕩的情景,這樣可以更加深刻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情感和激動有關的成語,如“感人肺腑”、“悲喜交集”等,以擴展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到地震災區的孩子們收到了捐贈物資,我感到回腸蕩氣。
2. 初中生:聽到老師講述抗戰英雄的事跡,我心中回腸蕩氣,倍感自豪。
3. 高中生:看到那部電影的結尾,我內心回腸蕩氣,久久不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