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散
成語(Idiom):麋散
發音(Pronunciation):mí s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群體分散、離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麋散是由“麋”和“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麋是一種野生動物,多指麋鹿,散指分散、離散。這個成語形容群體像麋鹿一樣分散、離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集體或團體在某種情況下分散、離散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軍隊潰敗、人民流離失所、團隊解散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策·齊策二》。故事中,齊國的使者向燕國的國君提出了一個問題:“麋鹿何以能散?”國君回答說:“麋鹿因為害怕獵人的追捕而四散逃逸。”從此之后,“麋散”成為了一個形容集體分散、離散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麋散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戰爭中,敵軍被打得麋散而逃。
2. 這個組織的成員因為內部紛爭而麋散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麋鹿四散的情景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群麋鹿被獵人追趕,害怕而四散逃逸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分散、離散相關的成語,如“四散奔逃”、“離群索居”等。這些成語都可以用來形容人群或團體的分散、離散狀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同學因為放學鈴聲響了,都麋散地跑出教室了。
2. 初中生:這個社團因為內部矛盾,最后麋散了。
3. 高中生:考試結束后,同學們麋散而去,各自回家復習了。
4. 大學生:寒假開始后,宿舍里的同學都麋散回了各自的家鄉。
5. 成人:公司的員工因為裁員,紛紛麋散出去找新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