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氓
基本解釋
亦作“ 山甿 ”。山民。 唐 李直方 《白蘋亭記》:“公家受其利,山氓蒙其惠。” 唐 司空圖 《盧公神道碑》:“且徵賦食,山甿相勉貢輸,軍聲大振。” 清 陸次云 《王別駕傳》:“有山氓某姓者,詣案白事,云其兄為虎囓傷。”
成語(Idiom):山氓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m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粗野、無禮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山氓一詞是由“山”和“氓”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山”表示鄉村,指的是粗野、未開化的地方;“氓”本義是指奴隸,引申為庶民、平民。因此,“山氓”一詞用來形容粗野、無禮的人,也可以指鄉下人、土包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行為粗野、無禮,或者指鄉下人、土氣十足的人。可以在口語、文學作品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山氓”的起源并沒有特定的故事,它是根據漢語的語義演變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舉止粗野,真是個典型的山氓。
2. 別再對他那么客氣了,他就是個山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山氓”與粗野、無禮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或者將其與鄉下人、土包子的形象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人的行為特點相關的成語,如“無禮”、“粗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舉止很粗野,就像一個山氓一樣。
2. 初中生:她的態度非常無禮,簡直就是個山氓。
3. 高中生:他的言談舉止舉止粗魯,完全不懂得禮儀,真是個山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