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意
基本解釋
不主觀臆斷。《論語·子罕》:“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何晏 集解:“以道為度,故不任意也。”
成語(Idiom):毋意
發音(Pronunciation):wú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要意愿、不要想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毋意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由“毋”和“意”兩個字組成。毋意表示不要有意愿、不要有欲望,意味著要心無旁騖,不追求功名利祿,不貪圖名利,不妄圖得到某種東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毋意常用于勸人不要貪圖名利、不要追求虛榮,而要專注于本職工作或修身養性。可以用于教育、勸誡、警示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毋意最早出現在《禮記·玉藻》一書中,其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王孫的人,他非常貧窮,但他不為財富所動,不追求功名,而是專注于修身養性。他的一位朋友問他為什么不追求富貴,他回答說:“吾毋意也。”后來,這句話就成了“毋意”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毋意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毋”是副詞,意思是“不要”,“意”是名詞,意思是“欲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名利毋意,一心只想做好自己的工作。
2. 雖然他有機會得到很多財富,但他毋意貪圖,仍然保持了純潔的心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毋意”與“無意”進行聯想,它們的發音相似,并且都表示不要有意愿、不要追求。可以通過將這兩個詞聯系在一起來記憶“毋意”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無欲則剛”、“無欲則剛”等,這些成語都與毋意有相似的含義,都強調不要貪圖名利、不要追求虛榮。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毋意買那個新玩具,因為我已經有很多玩具了。
2. 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毋意分心,專心聽講。
3. 高中生:盡管他有機會進入名牌大學,但他毋意追求虛榮,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