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誣
基本解釋
不妄;不假。《禮記·表記》:“是故君有責於其臣,臣有死於其言,故其受祿不誣。” 孔穎達 疏:“以其言善乃受祿,是受祿不誣罔也。”《后漢書·杜林傳論》:“ 杜林 行義,烈士假其命。《易》曰:‘人之所助者信’,有不誣矣。” 明 文徵明 《題李西臺千文》:“今觀此書,信不誣也。”
成語(Idiom):不誣(bù wū)
發音(Pronunciation):bù w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冤枉,不誣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誣是指不冤枉別人,不隨意誣告他人。這個成語強調了誠實守信的重要性,提倡公正正直的品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誣這個成語常用于表達對誠實守信的要求,以及對誣告行為的反對。可以用于教育引導、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誣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周易·系辭下》:“君子不誣,誠可謂至德也。”意思是說君子不冤枉別人,這是至高無上的德行。后來成為了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誣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不”和“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正直的人,從不誣告他人。
2. 我們要倡導社會公正,堅決不誣陷他人。
3. 作為一名教師,要教育學生做到不誣告同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法庭上,面對著誣告他人的罪名,他堅決地說“不誣”。這個畫面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不冤枉”,“不誣陷”,進一步加深對于誠實守信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是一個不誣告同學的好孩子。
初中生: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決不誣告他人。
高中生:在學校里,我們應該營造一個誠實守信的環境,堅決不誣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