洿濘
成語(Idiom):洿濘(wū nìng)
發音(Pronunciation):wū n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道路或泥濘濕滑,難以行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洿濘是指道路上泥濘濕滑,行走困難。它形容環境或情況非常糟糕,使人無法順利前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洿濘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道路或環境的狀況,也可以用于比喻形容人的處境困難,或事情進行得非常困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了這個成語的故事。故事中,齊國的國君襄公去楚國求援,途中遇到了一片洿濘的道路,車馬無法前行。襄公下車查看,發現道路上有許多尸體,于是他感嘆道:“道路洿濘,橫尸遍野。”從此,洿濘成為形容困難、險阻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洿濘是一個形容詞+動詞的結構,形容詞洿濘修飾動詞行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雨后的小巷洿濘不堪,行人難以前進。
2. 這個項目遇到了許多困難,我們正處于洿濘的階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洿濘與泥濘濕滑的道路形象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這樣的道路上行走時的困難,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洿濘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困難的成語,如“步履維艱”、“行尸走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下雨了,回家的路洿濘得我都走不動。
2. 初中生:考試前的復習階段就像是一段洿濘的旅程,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大學入學考試對于我們來說是一條洿濘的道路,但只要堅持努力,就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