贓誣
成語(Idiom):贓誣(zāng wū)
發音(Pronunciation):zāng w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無中生有地栽贓陷害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贓誣是由“贓”和“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贓指非法所得,誣指誣陷、誣告。贓誣的基本含義是指無中生有地栽贓陷害他人。形容人用虛假的事實或證據來陷害他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贓誣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某人故意誣陷他人,捏造事實來陷害他人。在法律、政治、社會等領域中,也常用贓誣來形容某人通過誣告、陷害他人以謀取私利或達到某種目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贓誣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漢書·霍光傳》。相傳霍光是西漢朝的大臣,他曾經用贓誣的手段誣陷了一位名叫劉恒的官員,導致劉恒被貶官。后來,劉恒洗清了冤屈,復職回來,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員。這個故事成為了贓誣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贓誣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易于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用贓誣的手段陷害了無辜的人,被揭發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2. 這個政治家常常利用贓誣的手段來打擊政敵,喪失了公信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贓誣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偷來的財物(贓)去誣告別人,以達到陷害他人的目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栽贓陷害”、“誣告陷害”等,來加深對贓誣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用贓誣的方式告訴老師我偷了他的鉛筆,但是我從來沒有拿過他的鉛筆。
2. 初中生:這個小偷用贓誣的手段把自己的罪行轉嫁給了別人,企圖逃脫處罰。
3. 高中生:政治家利用贓誣的手段打擊政敵,破壞了選舉的公正性。
4. 大學生:在法庭上,律師揭露了控方用贓誣的證據來陷害被告的事實,使得案件得到了公正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