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慢
基本解釋
懈怠輕忽。 唐 劉知幾 《史通·<漢書·五行志>錯誤》:“其釋‘厥咎舒,厥罰恒燠’,以為其政弛慢,失在舒緩,故罰之以燠,冬而亡冰。”《舊五代史·周書·蕭愿傳》:“然性嗜酒無節,職事弛慢。”《元典章·吏部七·公事》:“其監察御史肅政廉訪司常務糾彈,毋容弛慢。”
成語(Idiom):弛慢(chí màn)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m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松懈、懶散、不嚴謹的態度或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弛慢是由“弛”和“慢”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弛有放松、松懈的意思,慢表示緩慢、懶散的狀態。弛慢一詞形容一個人在態度或行為上不嚴謹,懶散松懈,缺乏緊迫感和責任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弛慢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不嚴謹、不努力,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態度。可以用來批評或警示別人不要懶散松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弛慢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述而》一章中的一句話:“弛而不慢,是謂弛慢”。這句話是孔子對于自己弟子子路的評價。子路在學習和修養上有些懶散松懈,不夠嚴謹努力,孔子用“弛慢”來形容他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弛慢是一個形容詞加形容詞的結構,表示一個人在態度或行為上的松懈、懶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作態度弛慢,常常拖延任務。
2. 這個學生在學習上太弛慢了,從來不認真聽講。
3. 領導對員工的弛慢態度感到非常失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弛慢”與“松懈懶散”這些詞語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在工作或學習中懶散松懈的樣子,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或書籍,了解更多關于弛慢的案例和故事,以及如何避免弛慢態度的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業做得很弛慢,常常拖到最后一分鐘才開始做。
2. 初中生:這個同學在課堂上總是弛慢散漫的,不聽老師的講解。
3. 高中生:他的學習態度太弛慢了,總是不認真復習,考試成績自然不好。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有嚴謹的學習態度,不能弛慢對待課程和考試。
5. 成年人:工作中不能有弛慢的態度,需要嚴謹負責地完成自己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