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竄
成語(Idiom):點竄 (diǎn cuàn)
發音(Pronunciation):diǎn c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故意篡改他人的文字或作品,改動其中的內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點竄一詞源自于古代書法,原指用筆點畫來修飾字跡,使其更加美觀。后來逐漸引申為篡改他人的文字或作品,改動其中的內容。點竄的行為通常是出于不良動機,目的是為了掩蓋事實或者歪曲真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點竄常常用于描述在文學、藝術或者新聞報道中的不當修改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在交流中故意篡改他人的話語或者文字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代有個叫韓湘子的人,他是一個非常喜歡點竄別人作品的人。有一天,他看到一幅畫,覺得畫上的山水不夠美麗,就用畫筆在上面點了幾下。結果,這幅畫成了丑陋不堪的模樣。此事后來被人傳為佳話,用來形容點竄他人作品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點竄了我的文章,把原本的意思都改變了。
2. 這個新聞報道被指責為點竄事實,捏造了一些內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點竄的發音“diǎn cuàn”聯想成“點醇”,表示篡改他人作品的行為就像是在酒中加入了不純的成分一樣不道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相關的成語,如“篡改”、“歪曲”等,以加深對點竄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點竄了我的畫,把我畫的小鳥變成了大象。
2. 初中生:有人點竄了我寫的作文,改動了其中的一些細節。
3. 高中生:這篇文章被指控為點竄事實,捏造了一些數據。
4. 大學生:他點竄了我的論文,把我原本的觀點扭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