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跡
成語(Idiom):頓跡
發音(Pronunciation):dùn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停下腳步,停留在某個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頓跡是指行走的人突然停下來,停留在某個地方。它常用來形容人在行進中突然停下來思考、觀察或沉思的狀態。這個成語也可以比喻在某個環節或任務中停下來,思考下一步的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頓跡常常用于描述人在思考、觀察或沉思時的狀態。它可以用于各種場景,如工作中的決策思考、學習中的思考總結、藝術創作中的靈感迸發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頓跡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蒹葭》中:“蒹葭之頓,露露而之。”這里的“蒹葭”是一種植物,它的莖葉柔軟垂下,常常會因為風吹而停下來。后來,人們將這種停下來的狀態比喻為頓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頓跡是一個動詞短語,由“頓”和“跡”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山頂頓跡,欣賞著美麗的日落。
2.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應該頓跡思考,找到解決的辦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頓跡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行走在一條小路上,突然看到一只美麗的蝴蝶,于是停下腳步,頓時跡象都停止了。這個場景可以幫助你記住頓跡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思考、觀察、沉思相關的成語,如“苦思冥想”、“凝神聚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公園里看到一只小鳥,就頓跡觀察它。
2. 初中生:考試的時候,我遇到了一個難題,我頓跡思考了很長時間才解決。
3. 高中生:在大學申請的過程中,我頓跡思考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4. 大學生:在畢業之后,我頓跡思考了人生的道路和職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