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塘
基本解釋
土堤。《宋史·河渠志七》:“咸潮泛溢者,乃因捍海古塘衝損,遇大潮必盤越流注北向,宜筑土塘以捍咸潮。”《元史·河渠志二》:“其時省憲官共議,宜於州后北門添筑土塘,然后筑石塘,東西長四十三里,后以潮汐沙漲而止。”
土塘(tǔ táng)
發音(Pronunciation):tǔ t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農村中用土筑成的堤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塘是指農村地區常見的一種堤壩結構,由土堆筑而成。它通常用來防止河水泛濫或者用作水庫的蓄水設施。土塘的構造簡單,抗洪能力較強,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灌溉和水利工程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農村地區的水利設施,也可用于比喻一些簡單而堅固的東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土塘”的故事起源并沒有明確的記載,它是中國農村地區長期以來的一種常見的水利設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農村的土塘能夠有效地防止洪水泛濫。
2. 這座水庫的土塘修筑得非常牢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土”字的形狀和“塘”字的意思,來記憶“土塘”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用土筑成的堤壩,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農村水利設施的知識,如水井、水車等,以及中國傳統農業文化的發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農村的土塘把村莊和農田分隔開來,保護了我們的家園。
2. 初中生:這個村子的土塘修得非常結實,經得起大水的沖擊。
3. 高中生:通過修建土塘,農民們成功解決了灌溉問題,提高了農田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