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山石窟
成語(Idiom):麥積山石窟
發音(Pronunciation):mài jī shān shí k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形容事物積累到了極點,無法再容納更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麥積山石窟是位于中國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的一處古代佛教石窟,由北魏至明代歷時約1600年修建而成。這些石窟以其數量眾多、規模宏大、藝術精湛而聞名于世。成語“麥積山石窟”借用了這一地名,比喻事物積累到了極點,無法再容納更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或情況達到了極限,已經無法再增加或容納更多。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中使用,比如形容某個容器裝滿了東西,無法再放入更多物品;形容某個人在工作中承擔了太多的任務,無法再接受更多的工作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麥積山石窟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佛教文化。這些石窟是為了供奉佛像和佛教教義而修建的,是佛教信仰的象征。因為麥積山石窟數量眾多、規模宏大,所以成為了形容事物積累到了極點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麥積山石窟的成語結構為“麥積山+石窟”,其中“麥積山”作為修建石窟的地名,而“石窟”表示容納佛像和佛教教義的洞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工作量已經麥積山石窟了,再加上新的項目,真是忙不過來。
2. 他的書桌上堆滿了文件和資料,簡直像麥積山石窟一樣,找東西都找不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麥積山石窟的宏大規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巨大的山洞,里面裝滿了各種東西,已經無法再容納更多,就好像事物積累到了極點,無法再增加或容納更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麥積山石窟的歷史和藝術價值,以及中國古代佛教文化的發展。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水滴石穿”、“積少成多”等,來拓展對事物積累和積攢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玩具堆積如山,已經麥積山石窟了。
2. 初中生(13-15歲):學習任務太多了,作業和考試都像麥積山石窟一樣,壓力好大。
3. 高中生(16-18歲):社團活動、學業、考試復習,我的時間表已經麥積山石窟了,簡直沒有空閑時間。
4.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實習、論文、社交活動,我感覺自己的日程已經麥積山石窟了,需要好好規劃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