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鼎足格
發音(Pronunciation):dǐng zú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三足鼎,形容力量均衡,地位平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鼎足格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鼎”、“足”和“格”。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三足鼎,三足鼎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炊具,由三只腳支撐,底座平穩。因此,“鼎足格”這個成語形容的是力量均衡,各方勢力地位平等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鼎足格常用于描述勢均力敵、勢力平衡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的平衡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團隊、合作伙伴之間的平等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二十三年》有記載:“鼎足而立”。據說,齊國的哀公在位時,齊國、晉國和魯國三國勢力均衡,相互之間形成了一種平衡的局面。哀公用“鼎足而立”來形容這種平衡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三家公司在市場上的地位鼎足格,競爭異常激烈。
2. 這個團隊的三位合伙人在決策上總是鼎足格,沒有一個人能獨攬全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三足鼎的形狀,想象三個力量平衡的足部,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格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勢均力敵”、“平衡術”等,以擴展對平衡狀態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兩個朋友在游戲中的能力鼎足格,所以我們經常一起玩。
2. 初中生:在班上,學習成績鼎足格的同學們互相競爭,相互促進進步。
3. 高中生:在社團中,我們的團隊成員在決策方面總是鼎足格,這樣我們能夠做出更好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