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腸
成語(Idiom):履腸
發音(Pronunciation):lǚ ch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行謹慎,思慮周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履腸一詞出自《禮記·曲禮上》。腸指胃腸,履腸即小心翼翼地行走,比喻言行十分謹慎,思考周全,不輕率行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情時非常細心謹慎,不輕易決策,經過深思熟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記·曲禮上》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孔子的學生曾子在大雨中拜訪孟莊子,孟莊子讓門童先去通報,曾子等了很久才被請進。曾子進門后,孟莊子問他為什么等了這么久才進來,曾子回答說:“我想如果我進來時,你還沒有準備好,會讓你感到尷尬。所以我在門外等候。”孟莊子聽后贊嘆不已,稱贊曾子履腸,即在行動之前考慮周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履腸屬于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履”和名詞“腸”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做決策時總是履腸踏實,不會輕易沖動。
2. 這位領導對每一個決定都履腸盡致,從不草率行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履腸”聯想為一個人小心翼翼地踩在腸子上,需要非常謹慎。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住履腸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謹慎、周全相關的成語,如“審慎小心”、“深思熟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寫作文的時候,會履腸盡致地選擇合適的詞語。
2. 初中生:在做實驗時,我們要履腸盡致,避免出現意外。
3. 高中生:在做決策時,要履腸盡致,不能草率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