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辭
基本解釋
不受拘束地、盡情地用文辭來表述某種觀點或表達某種感情。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一首贈張籍》詩:“州家舉進士,選試繆所堂;馳辭對我策,章句何煒煌。” 宋 曾鞏 《祭張唐公文》:“實肴於豆,實酒於觴。馳辭告誠,維以永傷。” 宋 王安石 《祭范潁州仲淹文》:“涕哭馳辭,以贊醪羞。”
成語(Idiom):馳辭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c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流暢,雄辯慷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馳辭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用來形容說話或寫作的表達流暢、雄辯、慷慨激昂。它強調言辭的飛揚跌宕、動情激昂,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馳辭主要用來形容演講、辯論、文章等言辭流暢、雄辯、慷慨激昂的情況。可以用來贊美辯才、口才好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文章或演講的風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馳辭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昭公二十六年》:“馳辭必中,必中。”這句話出自春秋時期的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原意是說馬車的駕馭者為了射箭,必須要把馬車驅馳得又快又穩,才能夠射中目標。后來,這個成語逐漸引申為形容言辭流暢、雄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馳辭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馳”和“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演講中馳辭滔滔,贏得了觀眾們的熱烈掌聲。
2. 這篇文章的馳辭之辭,讓讀者如癡如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馳辭”。可以想象一個馬車在高速馳騁時,駕車者口若懸河,辭令慷慨激昂,形容他的言辭流暢雄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演講、辯論、文章相關的成語,例如“辭章滿紙”、“雄辯如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時總是馳辭滔滔,我們都很喜歡聽。
2. 初中生:他在辯論賽上的馳辭讓對手無言以對。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馳辭之辭讓我深受啟發,決定要加入辯論隊。
4. 大學生:他的演講馳辭慷慨激昂,感染了全場的觀眾。
5. 成人:他的辭職信馳辭有力,表達了他對公司的感激和對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