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耍
成語(Idiom):當耍(dāng shuǎ)
發音(Pronunciation):dāng shu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表現出一種虛偽的態度或行為,故意欺騙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當耍是一個貶義詞語,表示一個人故意表現出虛偽的態度或行為,以欺騙他人。這種行為通常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或謀取私利,而不是真實的本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當耍常常用于批評別人虛偽的行為或態度。可以用于描述那些表面上友好和善良,實際上卻心懷惡意和不誠實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當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戲曲中,特別是京劇。在京劇中,演員們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皇帝、官員、農民等。他們需要通過表情、動作和語言來展示不同的角色特點。有些演員會故意夸大或扭曲自己的表演,以引起觀眾的注意和歡笑。這種行為被稱為“當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當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當”表示“故意”、“刻意”,第二個字“耍”表示“欺騙”、“虛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當耍著友善的笑容,卻暗地里對我進行誹謗。
2. 她的行為讓人覺得她在當耍,不知道她到底是真心還是假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當耍”與戲劇表演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演員在舞臺上故意夸大表演,以欺騙觀眾的情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當耍是描述虛偽行為的成語之一,還有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偽善”、“虛偽”等。可以進一步學習這些成語,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當耍著喜歡的食物,想要讓媽媽給他買。
2. 初中生(13-15歲):她經常當耍著關心別人,實際上只是為了獲取信息。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朋友圈里充滿了當耍的言辭,無法相信他說的任何話。
4. 大學生(19-22歲):這個政治家總是當耍著民眾的情緒,以獲得選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