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梆
基本解釋
用挖空的木頭做成的梆子。 曹禺 《雷雨》第三幕:“四周卻更顯得沉悶了,偶爾聽見幾聲青蛙叫和更夫的木梆聲,暴雨就快要來了。”
成語(Idiom):木梆(mù bāng)
發音(Pronunciation):mù b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動遲緩,不靈活,不利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梆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木指的是木頭,梆指的是梆子。木梆原本是一種樂器,形狀像木棒,用來敲擊發出聲音。因為木梆的材質比較硬,敲擊起來聲音較為單調,不靈活。后來,人們將這種樂器的特點引申為行動遲緩,不利索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木梆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行動遲緩,不靈活,不利索。比如,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做事情慢吞吞,不夠敏捷,或者形容某人的反應遲鈍,動作遲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木梆的故事來源有很多版本,其中一種說法是:相傳古代有一個樂器制作匠人,他制作的木梆非常精美,發出的聲音也很悅耳。有一天,他的徒弟偷偷用銅制成了一個類似的樂器,聲音更加響亮,但是不靈活。當師傅發現后,他非常生氣,將徒弟制作的木梆扔進了水里,徒弟只好重新制作一個木梆。從此以后,人們用木梆來形容行動遲緩,不靈活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木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事情總是像個木梆,動作慢吞吞的。
2. 她反應遲鈍,就像個木梆一樣。
3. 這個學生上課老是遲到,真是個木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法記憶木梆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一根木棒敲擊,但是動作遲緩,聲音單調,不靈活,從而聯想到木梆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木梆相關的成語,如“木訥”、“呆若木雞”等,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動作真慢,就像個木梆一樣。
2. 初中生:這個人思維遲鈍,動作又慢,簡直就是個木梆。
3. 高中生:他的反應速度太慢了,簡直就是個木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