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鹿
基本解釋
亦作“ 撲漉 ”。象聲詞。形容拍翅聲。 唐 張志和 《漁父》詞之十:“擊楫去,本無機,驚起鴛鴦撲鹿飛。” 宋 陸游 《自妙相歸將至杜浦堰舟中作》詩:“蒼茫林靄滅,撲漉水禽驚。” 元 歐陽玄 《逢江易藝芳干賦芳洲》:“王孫斗草歸來晚,撲漉鴛鴦帶水飛。”
成語(Idiom):撲鹿
發音(Pronunciation):pū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追逐虛幻的事物,不切實際地追求功名利祿或不切實際地追求不可得的東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撲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撲意為追逐,鹿為一種動物。撲鹿的基本含義是指人們追逐虛幻的東西,不切實際地追求功名利祿或不可能得到的東西。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或追求不可得的東西,是一種警示人們不要追逐虛幻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撲鹿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們追逐不切實際的目標或追求不可得的東西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追求名利的人們,追求不切實際的夢想或追求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的人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撲鹿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位獵人看到一只鹿,他追逐著鹿奔跑了很久,但最終沒有捕獲到鹿。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不要追逐不切實際的東西,要腳踏實地,追求真實可得的目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撲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只想著追求功名利祿,完全是在撲鹿。
2. 不要撲鹿,要腳踏實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撲鹿與追逐虛幻的事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追逐一只飛快奔跑的鹿,但最終沒有捕獲到它,這樣可以幫助記住撲鹿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追逐虛幻的事物相關的成語,如“捕風捉影”、“畫餅充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整天想著要成為超級英雄,他在撲鹿。
2. 小學生:李華整天追逐著名利,他在撲鹿。
3. 中學生:王軍一心想要成為世界頂級的音樂家,他在撲鹿。
4. 高中生:小紅一直追求著不可能得到的愛情,她在撲鹿。
5. 大學生:張明總是追逐著虛幻的夢想,他在撲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