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諸
成語(Idiom):攬諸
發(fā)音(Pronunciation):lǎn z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能夠掌握、處理眾多事物或各方面的問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攬諸源自《左傳·宣公四年》,原意為掌握眾多事物或各方面的問題。后來引申為能夠處理眾多事務或各種問題,表示一個人能夠全面應對、掌控各種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一個人能夠全面掌握、處理各種事務或問題的能力。常用于贊美、描述有才能、有能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四年》是中國古代史書《春秋》中的一部分,記載了魯國宣公四年(公元前549年)的歷史事件。文中描述了一個叫做攬諸的人,他能夠全面掌握、處理眾多事物,因此成為了一個有才能、有能力的人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能攬諸的人,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能夠妥善處理。
2. 這位領導能攬諸,不僅能處理各種事務,還能夠照顧到每個人的需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攬諸理解為一個人用手臂將各種問題一起攬在手中,表示能夠全面掌握、處理各種事務或問題的能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攬諸相關的成語,如“才高八斗”、“博聞強記”等,可以進一步擴展詞匯量和了解中國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真厲害,她能攬諸,不僅教我們知識,還能照顧到每個同學的需求。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成為一個能攬諸的人,能夠處理各種問題,為社會做貢獻。
3. 高中生:學習成績好不僅需要努力,還需要有攬諸的能力,能夠兼顧各科的學習。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需要具備攬諸的能力,能夠處理學業(yè)、社團活動等多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