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兒病
成語(Idiom):吼兒病(hǒu ér bìng)
發(fā)音(Pronunciation):hǒu ér b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嬰兒哭鬧的聲音特別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吼兒病是指嬰兒因為生長發(fā)育或者身體不適而哭鬧得非常大聲。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嬰兒的哭聲如同猛獸的吼叫一樣,非常刺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吼兒病通常用來形容嬰兒哭鬧得很厲害,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聲音非常大,或者形容某人非常喜歡發(fā)表大聲疾呼的言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吼兒病的起源是受到了中國古代兒童文學作品《吳剛捧月》的啟發(fā)。故事中,吳剛是一個年輕的媽媽,她的孩子經常因為生長發(fā)育或者身體不適而哭鬧得非常大聲。于是人們就形象地用“吼兒病”來形容嬰兒哭聲特別大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吼兒病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吼”、“兒”和“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寶寶真是吼兒病,一哭起來,整個樓道都能聽到。
2. 他的聲音真是吼兒病,大家都能聽到他在喊什么。
3. 這個演講者總是喜歡發(fā)表吼兒病的言論,聲音震耳欲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嬰兒哭鬧的聲音和猛獸的吼叫聯(lián)系起來,形象地想象嬰兒哭聲如同猛獸的吼叫一樣大,從而記住吼兒病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一些關于嬰兒的生長發(fā)育和照顧方法,以及如何應對嬰兒哭鬧的技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妹妹是個吼兒病,每天晚上都會哭鬧得很大聲。
2. 初中生:他的聲音真是吼兒病,上課的時候老師都聽到了。
3. 高中生:那個演講者總是發(fā)表吼兒病的言論,讓人覺得很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