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驚弓之鳥
發音(Pronunciation):jīng gōng zhī n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因受到過驚嚇而對一切事物都十分警覺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驚弓之鳥原指曾被射箭的弓驚飛的鳥,后來引申為比喻因經歷過一次驚嚇而對周圍環境特別警覺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經歷過一次驚嚇后,對周圍事物非常警覺,小心謹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只鳥,被人們射中了一次,從此以后它對周圍的一切都非常警覺,生怕再次受到傷害。這個故事被人們引申為形容人們因為曾經受到過驚嚇而對周圍事物都非常警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被惡狗咬過,現在對所有狗都像驚弓之鳥一樣,見狗就躲。
2. 經歷過一次車禍后,她成了一個驚弓之鳥,對開車都感到恐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驚弓之鳥”與受到驚嚇后對周圍事物警覺的人聯系起來,可以通過想象一只被射中的鳥,躲在樹上,警覺地觀察周圍的情景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心驚膽戰”、“謹小慎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看到一只蜘蛛后嚇得像驚弓之鳥一樣跳了起來。
2. 初中生:因為曾經被欺負過,小紅變得像驚弓之鳥一樣,對陌生人特別警覺。
3. 高中生:經歷過一次災難后,他成了一個驚弓之鳥,對任何可能的危險都保持高度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