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礬弟
基本解釋
宋 黃庭堅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后因以“山礬弟”為典。 宋 劉克莊 《卜算子》詞:“淡薄古梳妝,嫻雅仙標致。欲起 涪翁 再品花,壓了山礬弟。” 涪翁 , 黃庭堅 自號。
成語(Idiom):山礬弟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fán d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相似度極高,幾乎沒有差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山礬弟是由“山礬”和“弟”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山礬是一種植物,葉子形狀相似,沒有太大差異。而“弟”是指弟弟,表示親屬關系中的弟弟。山礬弟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或事物之間的相似度極高,幾乎沒有差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山礬弟常用于形容兩個人或兩件事物非常相似,幾乎無法區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山礬弟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有兩個兄弟,一個叫山礬,一個叫弟。他們長得如出一轍,連親戚和朋友都分不清誰是誰。因此,人們就用“山礬弟”來形容兩個人或兩件事物相似度極高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山礬弟”的結構是由兩個詞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個人長得山礬弟一樣,我都分不清楚誰是誰了。
2. 這兩種花的形狀和顏色都太相似了,簡直是山礬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山礬”和“弟”兩個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兩個兄弟長得一模一樣,無法區分,就像山礬弟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的成語,比如“如出一轍”、“千篇一律”等,這些成語都用于形容事物之間的相似度。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兩本書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太像了,簡直是山礬弟一樣。
2. 初中生(13-15歲):這兩個歌手的聲音和唱法都太相似了,聽起來根本分不清楚誰是誰,就像山礬弟一樣。
3. 高中生(16-18歲):這兩個球隊的打法和戰術幾乎一模一樣,比賽的時候很難分辨出誰是誰,真是山礬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