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班師回俯
發音(Pronunciation):bān shī huí f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戰爭中,指揮官在全軍覆沒或戰敗后,重新集結兵力,重新發起進攻,以求扭轉戰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班師回俯是一個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的成語。班師,意為重新集結軍隊;回俯,意為重新發起進攻。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在戰爭中遭受重大挫折后,指揮官能夠重新組織軍隊,振作精神,重新發起進攻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班師回俯常用于形容在困難、逆境或失敗之后,重新振作起來,重新奮斗并尋求成功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團隊、組織甚至國家在面臨挑戰時,重新調整策略,重新努力,以期取得成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著名戰役,即楚漢戰爭。當時,項羽的楚軍在與劉邦的漢軍作戰中遭受了慘重的失敗,全軍覆沒。然而,項羽并沒有放棄,他重新集結軍隊,重新發起進攻,最終取得了重大勝利。這個故事中的班師回俯成為了后來形容重新振作起來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班師回俯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其中“班師”是動詞短語,表示重新集結軍隊;“回俯”是動詞短語,表示重新發起進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經歷了一連串的挫折后,他班師回俯,最終成功地完成了項目。
2. 這個國家在經歷了多年的戰爭之后,終于班師回俯,實現了繁榮和穩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被擊敗的軍隊重新集結,重新發起進攻的情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楚漢戰爭的歷史背景,了解更多關于項羽和劉邦的故事。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戰爭、勝利和失敗相關的成語,擴展自己的成語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經過一次失敗的考試,小明班師回俯,努力學習,最終取得了好成績。
2. 初中生(13-15歲):在遭受了困難和挫折之后,我們班師回俯,全力以赴,最終獲得了比賽的冠軍。
3. 高中生(16-18歲):面對高考的壓力,我們必須班師回俯,努力學習,爭取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19-22歲):在創業的道路上,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只要我們班師回俯,堅持不懈,最終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