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絕
基本解釋
(1).集于一時或一人的五種卓絕的技藝或才德等。(1)指 南朝 宋 杜道鞠 彈棊, 范悅 詩, 褚欣遠 模書, 禇胤 圍棊和 徐道度 醫(yī)術。 宋文帝 稱之為天下“五絕”。見《南史·徐文伯傳》。(2)指 唐 秘書省內(nèi)落星石, 薛稷 畫鶴, 賀知章 草書, 郎馀令 畫鳳, 韓公武 挾彈中鶴眼。時謂之“五絕”。見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郎餘令》。(3)指 唐 虞世南 的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 唐太宗 稱之有“五絕”。見《舊唐書·虞世南傳》。
(2).指縊死、溺死、壓死、凍死、驚死五種非正常死亡。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主治·五絕》。
(3).見“ 五言絶句 ”。
英文翻譯
1.a four-line poem with five characters to a line and a strict tonal pattern and rhyme scheme
成語(Idiom):五絕(wǔ jué)
發(fā)音(Pronunciation):wǔ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某事物在某個方面達到了極限,無法再超越或改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絕是由“五”和“絕”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五”表示數(shù)量上的極限,而“絕”則表示無法再超越或改進。因此,五絕形容某事物在某個方面達到了極限,無法再有任何改進或超越的余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絕常用來形容某事物在某個方面已經(jīng)達到了最高水平,無法再有任何改進或超越。可以用于夸獎某人的才華或技藝已經(jīng)達到了極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五絕的具體故事起源并不清楚,可能是在古代文人雅士的創(chuàng)作中逐漸形成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絕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畫技已經(jīng)達到了五絕,無人能及。
2. 這部小說的情節(jié)和文筆都是五絕,讓人讀后陶醉其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五絕”與“達到極限,無法超越”等含義相聯(lián)系,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十全十美”、“登峰造極”等,來擴展對形容極限的詞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繪畫水平已經(jīng)達到了五絕,老師都夸我畫得很好。
2. 初中生:這首詩的韻律和用詞都是五絕,讀起來非常流暢。
3. 高中生:他的音樂才華已經(jīng)達到了五絕,在演奏時完美地表達了音樂的情感。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實現(xiàn)都是五絕,得到了專家的高度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