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束手就禽
發音(Pronunciation):shù shǒu jiù q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被捕后束手無策,只能任由對方擺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束手就禽是指在面對困境或敵人時,無力反抗,只能被動接受對方的擺布和控制。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被迫放棄抵抗,任由對方操縱的無奈境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束手就禽常用于形容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或困境時,無力反抗,只能屈服的情況。可以用來表達無法自主決策、無法改變局勢的無奈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韓非子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期,齊國大夫田忌與趙國將軍孫臏進行賽馬。田忌有一匹名馬“驊騮”,但孫臏卻有三匹馬,分別是“瘦羯”,“良駒”和“千里駒”。田忌意識到自己只有一匹強馬,無法與孫臏抗衡,于是他采取了一種策略,先用“驊騮”與“瘦羯”比賽,然后用“驊騮”與“良駒”比賽,最后再用“驊騮”與“千里駒”比賽。通過這樣的比賽順序,田忌才成功地戰勝了孫臏。這個故事中的“束手就禽”形象地描述了田忌在面對強大對手時,采取了靈活的策略而不是硬碰硬的抵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束手”表示被迫放棄抵抗,無法行動;“就”表示被迫接受;“禽”表示被對方擺布和控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我們只能束手就禽,沒有其他的選擇。
2. 在這個不公平的社會中,一些弱勢群體常常被迫束手就禽。
3. 雖然他有很多想法,但由于缺乏資源和支持,他只能束手就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束手就禽”這個成語與田忌賽馬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田忌面對強大的對手,只能采取靈活的策略來戰勝對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戰國時期的歷史和其他成語,可以加深對“束手就禽”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面對難題,小明感到束手就禽,不知道該怎么辦。
2. 初中生(13-15歲):比賽中,我們的對手太強大了,我們只能束手就禽,接受失敗。
3. 高中生(16-18歲):面對社會的不公平和競爭,我們不能束手就禽,應該努力爭取自己的權益。
4. 大學生(19-22歲):在就業市場上,有時候我們會感到束手就禽,但我們要堅持努力,尋找更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