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見
基本解釋
◎ 召見 zhàojiàn
(1) [call in (a subordinate)]∶上級令下級來見
袁復召見。—— 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2) [summon (an envoy) to an interview]∶外交部通知外國駐本國使節來談事宜
英文翻譯
1.(上級約見下級)call in (a subordinate)
詳細解釋
(1).君王或上司命臣民或下屬來見面。《戰國策·秦策三》:“ 秦昭王 召見,與語,大説之,拜為客卿。” 漢 孔融 《薦禰衡表》:“陛下篤慎,取士必須効試。乞令 衡 以褐衣召見。” 宋 吳坰 《五總志》:“ 富鄭公 初不識 許我 ,聞其名,遽召見之。”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二:“有一天上午,突然接到侍從室的電話,說,委員長召見,要我立刻就去。這一特殊方式的召見使我詫異了。”
(2).外交部通知外國駐本國使節前來商談有關事宜。
成語(Idiom):召見(zhào jiàn)
發音(Pronunciation):zhào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召喚或召集某人前來見面或會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召見是由“召”和“見”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表示主動召喚或召集某人前來見面或會談。召見一詞通常用于形容上級或權威機構召喚下級或普通人士到場,往往具有一定的威嚴和權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召見一詞常用于描述政府官員召見下屬、老師召見學生、領導召見員工等情景。在這些場景中,召見往往帶有一定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被召見的人需要盡快趕到并做好準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召見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員的行政管理制度。在古代,上級官員通常會召集下級官員前來聽取匯報、安排工作或解決問題。這種行為被稱為召見,后來逐漸演變成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召見”的結構為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今天上午,校長召見了全校教師,討論了新學期的工作安排。
2. 總統突然召見了軍方高層,商討了國家安全問題。
3. 她的老板召見她去辦公室,詢問了她的工作進展情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召見”這個詞語記憶為“召喚出現”。通過將“召喚”和“出現”兩個詞語與“召見”的含義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召見相關的成語,如“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召之即去,去之能戰,戰之必勝”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召見了我去辦公室,讓我幫忙整理書籍。
2. 初中生:校長召見了全校學生代表,聽取了我們的意見和建議。
3. 高中生:學校召見了所有學生,通知我們參加明天的運動會。
4. 大學生:導師召見了我,討論了我的畢業論文進展情況。
5. 成年人:老板突然召見了我,希望我參加下周的重要會議。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