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哭
基本解釋
猶節哀。《梁書·沉約傳》:“ 天監 二年,遭母憂,輿駕親出臨弔,以 約 年衰,不宜致毀,遣中書舍人斷客節哭。”
成語(Idiom):節哭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k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克制哭泣,節制悲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哭指在悲傷或傷心的時候,能夠克制自己的情感,不大聲哭泣或過度表達悲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節哭常用于形容人在悲傷的情況下保持冷靜、克制自己的情感。可以用來形容在葬禮、離別或失去親人等場合中的人們能夠堅強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荀子·勸學》中有一則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荀子在父親去世時,為了顯示自己的堅強和節制,他只流下了三次眼淚,因此被稱為“三節哭”。后來,“節哭”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哭是一個動賓短語,由“節”和“哭”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爺爺的葬禮上,他節哭了三聲,然后默默地擦干了眼淚。
2. 盡管面對巨大的悲傷,她仍能節哭,不讓自己失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節哭”與“克制悲傷”聯系起來記憶。想象自己在面對悲傷時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大聲哭泣,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情感表達相關的成語,如“含淚”、“抹淚”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到小狗受傷了,小明節哭著把它送到了獸醫那里。
2. 初中生:考試沒考好,她雖然很難過,但她還是節哭了一下,然后開始努力學習。
3. 高中生:面對挫折,他節哭了一下,然后重新調整心態,繼續努力。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