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飭
基本解釋
教訓戒勉。 宋 葉適 《母杜氏墓志》:“惟夫人之志所嘗以訓飭其孤,而他日庶幾奉以不忝者,猶有天下之名義而已。” 明 宋濂 《故天臺朱府君霞塢阡表》:“治家甚嚴,子孫朝夕冠帶承候顏色,拱聽訓飭,不命之退不敢退也?!薄缎氯A文摘》1982年第2期:“面有喜色的父親先是愣住了,接著連忙垂首傾聽訓飭。”
成語(Idiom):訓飭
發音(Pronunciation):xùn c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訓練和教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訓飭指的是對人進行訓練和教導,使其養成良好的品德和習慣。這個成語強調了通過教育和訓練來引導人們成長和提高自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訓飭常常用于描述對學生、下屬或子女進行教育和培養的過程,也可以用于形容對自己進行嚴格修養和自我約束的過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訓飭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年》中。當時,齊國的襄公為了培養自己的兒子成為一位優秀的君主,特意聘請了名師來進行教育和訓練。這個故事體現了古代君主對子嗣的培養非常重視,也強調了通過訓飭來塑造人的品質和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訓飭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訓”和“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位好老師,他非常重視對學生的訓飭。
2. 這個公司注重員工的訓飭,希望能夠培養出更優秀的團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訓飭”與“培養”、“教導”等詞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同時,可以將其與故事起源中的襄公培養兒子的情節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訓詁”(解釋文字的意義)和“飭令”(發布命令)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用訓飭的方式教育我們,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2. 初中生:學校在每個學期都會組織軍事訓飭,讓我們鍛煉身體和紀律意識。
3. 高中生:父母通過訓飭,幫助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律能力。
4. 大學生:大學教育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對思維和品德的訓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