镵刻
成語(Idiom):镵刻(chān kè)
發音(Pronunciation):chān k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把文字或圖案刻在金屬器物上。比喻留下深刻的痕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镵刻源自于古代鑄造金屬器物時的一種手法。在鑄造過程中,先在模具上刻下文字或圖案,然后將熔化的金屬倒入模具中,金屬凝固后,文字或圖案就被留在了器物表面。镵刻成語比喻某種行為或言論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或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镵刻多用于形容某種行為或言論對人或事物產生深遠影響的情況。可以用于表達某人的思想、行為、藝術作品等對社會、歷史、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镵刻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鑄造技術。在古代,鑄造技術非常重要,人們常使用镵刻手法在器物上刻下文字或圖案,以展示工藝的精湛和美感。隨著時間的推移,镵刻逐漸成為了一個形容某種行為或言論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镵刻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镵”是動詞,表示刻或鑄;“刻”是賓語,表示文字或圖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镵刻在觀眾的心中,久久不能忘懷。
2. 這部電影通過獨特的表現形式,镵刻出了一個時代的印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镵刻”想象成一個鑄造的過程,像是把文字或圖案刻在金屬器物上一樣。這樣的形象化記憶可以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鑄造工藝和金屬器物的歷史,以及與镵刻相關的文化和藝術作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喜歡在泥土上镵刻自己的名字。
2. 初中生(13-15歲):這位畫家用獨特的筆法镵刻出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3. 高中生(16-18歲):這本小說通過精彩的描寫,镵刻出了一個時代的風貌。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镵刻在學術界的歷史上,對后人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