鵩吊
成語(Idiom):鵩吊(fú diào)
發音(Pronunciation):fú d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了追求個人的私利而對公共利益不顧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鵩吊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鵩死不肯吊,吊之則哭,不吊則不哭。”成語中的“鵩”指的是一種鳥,它因為自己的死亡而引發了哭泣。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為了個人私利而對公共利益不顧,類似于鳥自己死了還要人來為它吊喪的荒謬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鵩吊一般用來批評那些只顧自己利益而不顧大局、不顧公眾利益的人。可以用于各種場合,例如社會問題、政治事件、商業行為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各國之間的政治斗爭。成語“鵩吊”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這篇記載,用來形容人們為了私利而不顧公共利益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是“鵩”,動詞是“吊”,表示為了追求個人私利而吊喪的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公司的發展,完全是在做鵩吊之事。
2. 這位政府官員明明知道這樣做對民眾有害,卻還是選擇了鵩吊,實在令人氣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鵩吊”理解為“鳥死不肯吊”,形象地表示為了個人利益而不顧公共利益的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公共利益、道德行為相關的成語,例如“利欲熏心”、“利令智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了自己的玩具不愿意跟別人分享,真是做了一個鵩吊的事情。
2. 初中生:那些只顧自己利益而不關心環境保護的人,簡直就是在做鵩吊之事。
3. 高中生:政府官員明明知道這個決策會對人民造成傷害,卻仍然堅持,真是太鵩吊了。